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
冈特·兰堡(Gunter Ram bow,)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。
1958~1963年(20岁~25岁)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。
1960年22岁的冈特·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。
1963年(25岁)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。
1964~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。
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(AGI)。同年,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。
1987年(49岁)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。
1993年(55岁)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、副校长。
1997年(59岁)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,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。冈特·兰堡被称为“德国视觉诗人”,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、美国的西摩·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“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”。
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,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。他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,并被多国博物馆、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,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、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,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,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,高度地个人化、自由化。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,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,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。
西摩·切瓦斯特(Seymour Chwast,1931~)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,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·兰堡、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,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、AIGA会员。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,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,尤其喜欢插图绘画。1947年(16岁)便在《十七岁》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。1948年(17岁)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,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(Cooper Union)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。
1953年(22岁)切瓦斯特与爱德华·索勒(Edward Sorel,1929~)、雷诺兹·鲁芬斯(Reynolds Ruffins,1930~)共同出版了《图钉年鉴》(The Push Pin Almanac),这是他们在1954年(23岁)成立著名的“图钉设计事务所”(The Push Pin Studio)注2之前,用于推销三人插图作品的小册子,旨在推广他们前卫的设计理念,[2](P.132)他们热衷于折衷主义版式设计的插图设计,并发起了一场与瑞士理性主义风格相对应的装饰风格运动。[2](P.134)“图钉”设计集团中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,切瓦斯特关注的并不只限于作品的本身,还注重个人风格的表达,并结合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,实现作品的个人价值。“图钉”设计集团形成的这种自由的、综合的、统一的和艺术的风格被称为“图钉风格”(Push Pin Style),并得到世界的广泛流传和模仿,对美国战后的平面设计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1970年(39岁),切瓦斯特被邀请参加巴黎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、为时两个月的、主题为“图钉风格”的回顾展,得到了法国艺术界的高度肯定。之后,这个展览在巴西、日本、欧洲等地继续展出,奠定了他及“图钉”设计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。他的设计作品被永久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、库柏休伊特史密森学会博物馆、美国国会图书馆、古腾堡博物馆和以色列博物馆等。
西摩·切瓦斯特的设计创作与当时他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受二战的影响,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,使远离战火的美国因为免受战争破坏而迅速发展。战后的美国占有着天时地利,经济达到新的高峰,并促进了设计的繁荣,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:第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,它代表资本主义的、主流的发展方向;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。在当时设计运动繁多的背景下,切瓦斯特开始丢弃工业化的刻板的设计面貌,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,重视把艺术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去,达到艺术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的效果。